![]() |
![]()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在数学教育哲学领域内的最新工作,一方面从理论高度对数学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和中国数学教育的界定与建设等)作出具体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哲学的实践功能;另一方面,又以相关实践为背景对数学教育哲学的各个基本问题作出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是这一著作的主要特点,也可被看成是中国数学教育哲学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
图书情况
作者简介 郑毓信,男,1944年8月生,浙江镇海人。1965年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1981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数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专门研究,在上述领域出版了25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0多篇。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数学教育哲学概论 一 数学教育哲学的兴起 二 数学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 三 数学观的革命 四 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 五 数学教学思想的必要转变 第二节 多元的、辩证的数学观 一 数学的文化观念 二 数学的语言观念 三 多元的数学观 第三节 数学教育目标的现代发展 一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数学” 二 多维度的数学教育目标 第四节 数学教育的文化相关性 一 国际上的相关研究 二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三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看 第五节 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 一 情境学习理论与学习的本质 二 课堂教学的社会研究及其教学含义 第六节 数学教学的现代研究 一 促进数学教学现代研究的主要因素 二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三 研究工作的多元化与互补性 第二章 动态与思考 第一节 关于课程改革的若干深层次思考 一 “由上至下的单向运动”与形式主义的盛行 二 教师成长模式的重要变化:历史性的突破或倒退? 三 中国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适当定位 四 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十件要事 第二节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合理定位与方法论 一 从“可比性”谈起 二 比较研究的合理定位 第三节 中国数学教育的界定和建设:综述与分析 一 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 中国数学教育(学)的主要特征 三 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总结与理论建构 第四节 关于数学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 一种新的编写风格 二 教材内容的科学选择 三 进一步的分析 第五节 “教师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努力克服“教师研究”的“固有局限性” 三 几点具体建议 四 充分发挥“教师研究”的积极作用 附录一 语文教学反照下的数学教学 附录二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 |